绘就城美民富新画卷——阿克苏柯柯牙荒漠绿化纪实(三)10月11日,果农在阿克苏市依杆旗乡多浪红果品农民合作社果园采摘苹果。阿克苏市大力发展红枣、核桃、苹果等特色林果产业,今年林果总面积达到450万亩。
记者韩亮摄金秋,正是南疆最美时!在阿克苏的浩瀚林海里,红彤彤的苹果映红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;清水绿岸、鱼翔浅底的生态景区,八方游客纷至沓来;曾经苍凉的荒原上,如今是一片片崭新的村庄,红砖白瓦的农家院落飘荡着欢快的笑声。从克服一切困难种树,到多元主体管理;从政府直接投入到“以林养林”模式形成;从单纯植绿到全面提供优质生态产品,柯柯牙坚持探索荒漠绿化可持续发展模式,推动了绿色产业不断向更高水平跃升。32年间,以柯柯牙工程为发端,阿克苏人让戈壁荒漠变作了绿水青山、金山银山。
亘古荒漠变成美美的果园9月26日,阿克苏红旗坡农场26万亩果园中,诱人的苹果压弯了枝头,苹果的芳香和丰收的喜悦弥漫了整个果园。“苹果树就是我们的摇钱树。
”64岁的红旗坡农场退休干部熊方元乐呵呵地说,“没有柯柯牙工程,哪有今天的好日子。”16亩果园让熊方元一年挣20多万元,也让他在阿克苏市买了楼房和汽车。昔日荒漠如何变成了百姓的“绿色银行”?红旗坡农业发展集团公司董事长范江明说:“1986年开始的柯柯牙绿化工程,红旗坡是主战场。
一期工程的生态林成功阻挡了风沙,让我们有更好条件种植经济林。随着苹果种植面积的扩大,经济林又进一步强化了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。
”经济林和生态林的交错分布、合理布局,是柯柯牙荒漠绿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。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面积115.3万亩,其中经济林占60%以上。驰名中外的红旗坡苹果,其产业化和规模化就发端于此。2006年,范江明来到红旗坡农场,萌生做大特色林果业的想法。
如今,红旗坡冰糖心苹果已畅销全国、走向世界。范江明说:“红旗坡昼夜温差大,光照时间长,有天山托木尔峰冰川雪水浇灌。
解决了生态问题,这里就成了发展绿色林果业的绝佳之地。”柯柯牙工程改变了阿克苏市和温宿县的生态环境,也让这里成为闻名全国的“果篮子”。人们实实在在体会到了绿水青山既是生态财富,也是经济财富。
通过柯柯牙工程的实践,以政策杠杆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与,已成为一条荒漠绿化的成功经验。在温宿县“冰雪蜜脆园”苹果简约化栽培示范基地,记者见到了王小平。这位46岁的民营企业家是一位复转军人,看起来像个朴实的庄稼汉。2012年夏天,王小平自驾到温宿游玩,戈壁滩上的10万亩生态园燃起了他的果园梦。
次年春天,王小平来到温宿,承包了6300亩荒地,成立了阿克苏冰雪蜜脆园果业有限公司。50年期限的合同和诸多优惠政策让王小平没了后顾之忧,放开手脚干起来。第一年整理土地投入了4000多万元,随后花200万元建立实验室,请来国内优秀苹果种植专家,针对土质精准施肥;又引入市场走俏的美国苹果品种“蜜脆”,注册了“红雪脆”苹果品牌。
眼下,800亩“红雪脆”已成熟。更让王小平开心的是,因为品质好,这些苹果已全部被广州、上海的经销商提前预订了。党政主导、市场运作、社会参与,不仅加快了荒漠绿化进程,也带动各族群众脱贫致富。
温宿县林业局局长邓浩介绍,林果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。全县160万亩耕地,其中有124万亩特色林果。
2017年,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0元,其中10000多元来自林果。从一棵树到一片林再到一片海,柯柯牙工程的星星之火在阿克苏大地已经燎原。不断扩展的绿色,让曾经黄沙漫漫的亘古荒原成为蜚声中外的优质大果园。
现在,阿克苏全地区林果总面积已达450万亩,每年果品总产量221万多吨,总产值逾130亿元,农民林果纯收入4530元,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%。生态工程带来热热的旅游这个“十一”长假,柯柯牙生态园天天游客爆满。这是阿克苏地区最大的一处农家乐,距市区只有十几分钟车程,平时双休日也总是游客盈门。
占地80亩的农家乐中有40亩果园。在香气浓郁的苹果树周围,光影闪烁的葡萄长廊挂满了串串熟透的葡萄,游客举手可摘。池塘中漂浮着黄绿斑驳的睡莲,让人不禁浮想花季时的盛景。与园子一路之隔,就是柯柯牙一期工程种下的生态林。
32年过去,昔日的幼苗如今已参天而立,绵延绿障隔断了风沙,守护着碧水蓝天。“柯柯牙的绿色给所有阿克苏人带来了好日子。”生态园负责人吕鹏安说。
吕鹏安的父亲和叔叔都参加过柯柯牙植树造林,后来在这里承包了10年果园。2007年开始,他们在自己育成的果园里建起了小规模农家乐。“近几年生态环境越来越好,游客越来越多,我们也不断扩大规模。
今年我们收入预计会超过300万元,比去年增加了50%。”吕鹏安还计划增加温泉、游泳池、室内垂钓和房车营地项目,让冬天的生意也火起来。阿克苏地区旅游局副局长黄九祥介绍,柯柯牙的林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40多家的农家乐集群,带动数千农牧民在家门口就业,为阿克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探索了路径,提供了范例。
生态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止,2015年以来,阿克苏举全地区之力实施了阿克苏河、渭干河两个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。这些集自然生态保护、林果产业发展、生态宜居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治理工程,不仅改善了阿克苏的生态环境,也增加了新的旅游景区。
今年8月,阿克苏河流域的多浪河景区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来到这里恍若走进江南水乡,亭台水榭、垂柳鸣禽、青草繁花,还有林中的幽径……如画风景不仅让阿克苏人自豪,也迷倒了八方游客。
国庆假期,这里人群熙攘。合肥游客何晴玉说:“这次来阿克苏不仅看了克孜尔千佛洞,还发现了令人惊艳的多浪河景区,阿克苏太美了!”多浪河景区不远处,是今年6月刚刚开园的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。占地1800亩的公园中,20多个大大小小的天然湖泊散落其中,五彩斑斓的花海和青翠苍郁的绿树点缀其间……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,这样宁静淳美的风光自然是心灵所向。
开园以来,游客已超过100万人次。而几乎同时,占地3000亩的阿克苏森林公园也正式迎客。多浪河景区、湿地公园、森林公园都是阿克苏河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的组成部分。在渭干河百万亩生态治理工程区,阿瓦提县建起了刀郎景观带,沙雅县建起了胡杨林公园……如今,阿克苏全地区国土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3.35%提高到6.8%,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.46%,阿克苏市赢得了“国家森林城市”“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”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等诸项称号。
优美的生态环境,已成为阿克苏旅游的亮丽名片。今年截至8月底,全地区共接待游客504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34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54%和107%,国际游客量同比增长300%。“我们的目标是把阿克苏打造成全疆生态旅游示范区。”黄九祥信心满满。
绿色产业托起稳稳的幸福离温宿县“冰雪蜜脆园”苹果简约化栽培示范基地20多公里,山脚下一大片崭新院落跃入眼帘,数百套红墙白顶的房子让人温暖,这就是柯柯牙镇红山新村,温宿县为生态移民建立的定居点。柯柯牙镇镇长艾散阿卜杜热合曼说:“为了不让山上的草场退化,同时解决山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,决定建红山新村。退耕还林,退牧还草,让散落在荒山野岭里的牧民搬到平原定居。林果业是定居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。
”阿巴斯艾台克家院子宽敞整洁,种植区和养殖区分开,崭新漂亮的房子两室两厅,有80多平方米。“我们2014年11月搬进来的,这套房子国家补助10万多元,自己掏得少。
”聊起现在的日子,阿巴斯很兴奋:“国家给分了8亩地,核桃树都栽好了。我暂时不会种,就跟村里人一样,把地委托给国有企业代管3年,8亩地一年有8000元收入。村子周边有很多大果园、大公司,我和妻子一起去打工,边挣钱边学技术,一年能挣四五万元。
冬天,我搞育肥羊,妻子开小商店,还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。”阿巴斯很享受当下的定居生活,他说:“以前我们住在离县城200多公里的地方。孩子上学、老人看病都不方便。现在附近有学校、医院,生活太舒服了。
”出入方便,又有多种渠道可挣钱的定居生活,让许许多多的“阿巴斯”们搬得出、定得住,享受到了稳稳的幸福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阿克苏荒漠绿化工程吸纳了许多社会资本,这些民营企业把增收脱贫的工作机会送到了农牧民家门口。王小平的6300亩林果种植基地都在柯柯牙镇。
他说:“乡亲们骑摩托车10来分钟就到果园了,很方便。镇上5个村的乡亲,70%在我的果园打过工。
公司每年用工支出2000多万元。”同时,阿克苏林果业提质增效行动不断深化,林果产业链的延伸不仅让优质林果增值,也为乡亲们创造了更多增收致富的岗位。
在红旗坡金物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整洁宽敞的车间里,记者看到了国内最先进的水果分拣设备。在深加工车间,上百类新产品让大家目不暇接。副总经理王俊博拿起一小盒脱水的苹果脆片介绍:“它只有100克,却可以卖8元,和1公斤苹果的价格差不多。
延长产业链,提高林果产品的附加值,不仅让绿色生态农业实现效益最大化,同时也培养了本地的产业工人。”21岁的买合木提买提喀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买合木提说:“我现在每月工资有3800元。
公司管一日三餐,我每月给爸妈3000元,家里6亩苹果地一年收入3万多元,爸妈还打些零工。家里生活好了,两个上初中的弟弟也能安心读书了。”今年5月,买合木提升任领班,管理62位新员工。
从柯柯牙绿化到阿克苏河、渭干河生态治理,阿克苏的生态建设在不断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延续。今年春天,阿克苏第四个百万亩生态建设工程——空台里克荒漠治理拉开了序幕,这项计划到2020年完成的工程,将为周边区域生产、生活提供更好的生态保护,还意味着带来4500个就业岗位。
就在此刻,空台里克区域新植的幼苗正在努力生长,肥料和水分通过高效节水设施,源源不断润泽着苗木的根系,为日后的累累硕果输送着营养。今天的阿克苏,受惠于过去岁月里的耕耘,而未来更美好的生活,正在当下的绿水青山中酝酿!(记者张海峰刘东莱隋云雁)。
本文来源:伟德国际-www.masfight.com